焦點新知檢視

該不該使用批次審核?

發佈日期 : 2019/5/3


newsimage_htm.png

批次處理過去常用來消化大量的行政單據,但若拿來處理審核流程,恐怕就不是那麼的有效了。原因在於,審核並非單純的行政流程,而是包括管理的意涵在內,而現在管理趨勢講求透明化與即時化,加上行動裝置的普及,現代主管們可以透過App快速的接獲通知、了解現況並處理各項審核決策。

不過行動裝置並不適合執行「批次」這種大量繁複的資訊呈現與運算,因此傳統的批次審核不僅失去了他方便的優勢,還產生了諸多影響管理的負面因子。SmoothHR團隊在經過研究之後,發現其主要的三項因子有:

1. 省略細節的風險

批次審核雖然方便,但其中為求快速而省略的細節,常常會在後續發酵成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例如時常需要排班與出勤調整的製造業與服務業,在人力的調度上勢必會因為人員的出勤異動而做出因應。但批次審核反而會造成審單不及時,無法明確掌握人員動向而排班出錯,也容易和勞工起糾紛。

另一方面,在金融產業客戶中,由於產業的特性,在請假職務代理上有嚴謹的規範與附帶規則,例如必須付帶移交報告等。但批次審核卻容易讓主管因沒有逐筆審閱而忽略掉這些規範與附件,導致職務代理出錯,連帶造成主管、請假人與代理人三方極大的困擾與不便。

這些企業在後續與團隊檢討時,都一致認為批次審核雖然方便,但是卻讓他們忽略審核其實是一種把關的動作。冒然的使用批次審核,反而是一種捨本逐末的行為。

2. 拖延才是單據過多的主因

的確,過去不少主管反應有待審單據過多,影響日常作業的情形,但並未認真的追究其原因。其實根據SmoothHR詳實統計,即便是2000人規模的企業,平均每位主管每日審核也僅約3筆假單左右,但換句話說,倘若有所積欠,一周就可以超過15筆假單待審、造成困擾。因此,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應該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批次審核,而是培養員工按時審核的習慣,不但能從根本解決單據過多的困擾,也能落實資訊及時的傳遞與決策定奪。

3. 不符合未來需求的操作型態

傳統上,出勤作業仍以HR人員統一代理辦理,因此人資單位或主管需要在單一的時間點處理大量的單據。但現今的趨勢已轉為全員化服務,更傾向由員工自主申請出勤事務,單據流程也因此化整為零、各自獨立。加上操作與審核的平台也由傳統的個人電腦逐漸轉變為各種行動裝置,更要求精簡扼要,審核也將更及時與方便,需要傳統批次審核來處理單一時間內的大量單據情形將越來越少。

有鑑於此,SmoothHR團隊在客戶遇到類似單據太多的困境時,首先會輔導客戶消化、理順目前的單據流程、輔佐客戶養成良好的審核習慣。若是真的需要一次大量進行相同性質的審核,SmoothHR會視情況讓高階主管的審核人能批次執行審核,而讓負責單據較少的第一線主管落實逐筆審閱,再將意見彙整給上層。利用分工達到效率與嚴謹。搭配上行動裝置的使用,許多審核都能在第一時間獲得有效的評估定奪,進一步促進企業的效率與品質。許多企業經由SmoothHR團隊適當的調整過後,皆不需要冒著風險使用過時的批次審核,也能順暢地執行各項審核流程,達到審核的目的與成效。